跳至主要内容

精明的消费者

普通的消费者对于交付的费用和获得的物品或服务并不计较,就算待遇不公也不知道。精明的消费者会比较商品,还有上当一次就不再从犯。更加精明的消费者会从别人的经验里吸取教训,不让动歪脑筋的商家得逞。

你是哪一个?

我呢?这个故事里,我犯了好多次类似的错误,一直在避免还是不小心掉进“陷阱”。这是一个Touch N Go(以TNG简称) 的故事。话说半年前我开始用TNG 搭KTM。很少用TNG的我对于里面的余额很关心。有次在进去火车站时,看不清楚余额(眼花,看到余额不对数),就想到再touch一次,谁知果然少了十元。当时问当场的职员,他说那是TNG的事,他不知道的,要联络TNG公司。于是我拿了联络号码。后来,我也联络上TNG公司,告诉他们原由。他们说不能连续touch两次的,不过可以退还,拿了我的银行户口的号码。结果至今还没受到……

第二次,我在离开火车站时。touch了一下,推一推栏杆过关卡。谁知道,过到一半卡在中间,进退不得。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候,没人理我。我情急之下,又再touch了一下。我是过了关卡。可是,可怜的余额再次扣除十元。我再次联络TNG公司,做了一样的程序。至今未收到分文……

从此我告诉自己要很小心,不能再次重犯。过了一段时间,也相安无事。没想到事隔半年,可恶的“陷阱”还是找上了我。当时,离开的火车站更换新的设施。我还很开心。由于是上班时间,那里很多人。我选择使用TNG的原因是不用跟很多人挤。TNG使用者有另一条队伍。到我的时候,我发现写着OUT的机器贴上了不能使用的字眼。而我前面的人都是touch写着IN的机器离开。当时我觉得不大对劲,犹豫了一下也跟着大家。结果~唉 T.T 再次中招。这次我连打电话的费用都省回,用电邮的方式通知TNG公司。 结果他的回复是一样,拿银行户口和个人的资料。心想这学费还真贵。这次的互动TNB公司告诉我:


We regret to learn that there was maximum fare charge occurred on your card for your journey at KTM-Komuter.

In the case of train fare deduction through Touch 'n Go card, the occurrence of maximum charge may be due to 'system error' or failure of user to adhere to proper card usage such as,

1. The card did not have complete transaction ('touch in' and 'touch out' for previous journey either at KTM-Komuter, LRTs or Monorail) when touch for the new journey. 
2. 'Touch in' and 'touch out' at the same station after more than 1/2 hour
3. 'Touch in' at the originating and 'touch out' at the exit station execeeded time limit (> 4 hours)
4. Touch more than once at the reader upon entry & exit station


既然都错了,我还是要面对现实。于是在我回家的时候,我告诉车站的员工,我的情况。看看我该touch 哪里。他叫我touch写着" IN" 字眼的机器。我跟着做,结果再次扣除十元的“学费”。我当场瞪大眼睛望着他说我的十元被扣了。那员工“心平气和”地说你没看到那里写着“IN”吗?为什么你离开时还touch那里?我当场快被气昏。不想跟他争执,只问他:“那现在怎么办?”他说帮我查一查,拿了一个机器然后告诉我 ,我在家的车站那里和这里的记录显示两次的进入。如果要清除记录要付二十元。我再次被火冒三千丈。我想,我既然进了,只要touch出该没问题。于是我试了一下,再次给那员工检查。他忽然转换说法,这次我帮你免费清除记录,你重新touch进就行了。事情就告一段落……隔天我再次电邮TNG公司。重复一样的程序。至今分文未收……

我不敢说这几次事件里我没错。但在于消费者的角度,我是应该接受这样的结果吗?TNG公司有这样的设计有它的原因,我不能说什么。既然说好了退款,可是半年里分文未收,没有通知,那算什么?我不懂。

你可以说我很笨,重犯四次。然而以数学的角度,我每天会touch 4 次(进出+ 来回),一星期最少五天如此(还没算周末出游),半年里都如此。我总共touch了4(次)X5(天)X4(星期)X6(个月)=420次 。我错了四次,那我犯错的机率是 4/420X100%  = 0.95%  也就是就是少于1%的的犯错机率。我很笨吗?

其实写下这篇文章的用意不是要追究什么。只想避免“悲剧”在其他人身上发生。这是很少人知道的事实。希望读了这篇文章的读者能让身边的TNG使用者知道。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能的问题而已。

更加精明的消费者会从别人的经验里吸取教训,不让动歪脑筋的商家得逞。那分享和传播经验的消费者是属于哪一类的消费者?

哈哈……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開發生命的篇章—— 烘焙

如果五年前有人問我會不會去學烘培,我肯定會說不可能。然而因緣就是如此不可思議,我已經學了一年。這一年裡對於一個西方文化中的一個很古老行業,以先進的科技持續經營它的價值,多少體會一些。它可是養活了整個西方人,乃至西方文化。 在糖還沒有普及,甜點沒有被開發以前,麵包大哥可是獨領風騷。我最喜歡看著麵包在烤爐裡從小小扁扁的麵團慢慢的“長大”成為外脆內鬆軟的麵包。整個過程特別感動,也很興奮。曾經一度不想吃麵包,不是因為吃太多而怕,而是看著一組食材揉成團,發酵膨脹,烘烤成熟,它像是有生命般經歷了生老死。不忍心吃啊~可是仔細想想,哪個食物沒有經歷生長過程?植物也是從種子成長,動物更不用說,連空氣里的細菌我們都吸進肚子了。原來我們是由無數的生命成就的,還有什麼自我可言? 麵包大哥還真不愧是大哥,幾千年來保有它的地位,人人都需要它不是沒有理由。因為它是經過揉,搓,扯,撕,打,不斷的磨練,最後還要經過高溫的烘烤而來的。這個過程尤其深刻。以我個人成長經驗而言,也是要經過挑戰自我,與貪愛搏鬥,忍著私欲。那些內心怒吼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開兩半的過程,走過之后又是一條好漢。要開創個人的價值就要走這條路。如果要我貪生保守,原地踏步,令這一期的生命白白浪費,那是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生育父母,對不起成就自己的眾生。 很多所謂學佛人,看見自己的問題,可是卻不解決。還說是正念,看著自己的念頭,與它好好相處(類似妥協),還要自以為這樣是學佛,沾沾自喜,自命清高。好可惜。要不然我給你一個麵團,你看著那個爛爛稠稠的東西,指三道四,看看那個麵糊會不會變麵包。成為麵包也要受得起種種考驗才行。 在學校里有一位搭檔同學,很要求。講究速度快,品質好。可能嗎?最後我們都做到了。縱觀職場,每天供應百千戶人家的糧食,能不快嗎?激烈的競爭下可以沒有品質嗎?現實而言,那是必須。回想過去說慢慢來,不急,把事情做好比較重要的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事實證明,在強大的警覺性與集中精神下,快且好是可能的。 換個可愛的故事——蛋糕妹妹的故事。如果大哥是土土實實的紳士,妹妹就是甜甜但是危險的魔女。它就像童話里巫婆煮一鍋的古怪的東西,如加入蝙蝠的糞便,蒼蠅的眼睛,貓的毛髮之類的。煮成魔法藥水,變出種種物體。同樣的,蛋糕也是那個感覺,蛋液,加入奶油,麵粉,果實等,然後一盤糊狀的液體放進烤爐,變成鬆軟可口的蛋糕...

竹子鷹架與香港精神

我從香港鷹架看到香港人的堅韌和靈活。國外一般是鋼鐵鷹架,唯獨香港是竹子鷹架。輕,所以省力氣,資源,靈活性高。它甚至可以後期維護也方便,哪一樓層出問題,在特定的樓層安裝鷹架就可以。不用從地上升上去。這個點子太厲害了。 竹子的特性還有一個重要優勢,就是成本低、材料可得且環保。竹子生長快、來源廣,不像鋼鐵需要大量生產資源與進口物流,更不會加重本地的資源負擔。在環境保護意識尚未普及的年代,香港人已無意間走在了可持續發展的前沿。 當年不斷要蓋高樓,如果用鋼鐵肯定不夠,跟全球搶資源會抬高物價,加大難度,所以採用竹子,藍海策略。因此可以跟上建築的步伐,蓬勃開發。當初小小的島哪來這麽多資源支撐開發的消耗?竹子鷹架不僅解決了施工上的現實需求,也為城市開發提供了一條智慧的捷徑。 一個地方可以發展到這個規模,光是高樓林立,當中有許多的困境,競爭,需求要解決。而成就這些靠的是這份精打細算,這份變通,不被困境打敗的堅韌。竹子鷹架彷彿是香港人精神的一個縮影,既柔軟又堅韌,既簡單又高效。看得我非常感動。

開發生命的篇章——偉哉,太陽

每年夏天是道場園藝的季節,不是因為植物適合在夏天修剪,而是夏天是晚上九點才天黑。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園藝。我們絕對可以說是瘋狂。為了拔草可以在天黑里開Spotlight到10點,只為了一口氣將它完成。這種拼命的精神太可怕,還有什麼事可以難倒他?今年我們做了多少?10卡車的植物送到垃圾場。 每一次都是把植物擠得滿滿,用塞,用踏,直到裝不下才送到垃圾場。一車的重量至少是3百KG以上,最高試過1Ton。 有一次烈日當空下,將一堆又一堆的植物從車上推下來,我忽然抬头一看,看着高高挂在天空的太阳,忽然對太陽升起敬佩之心。是它在一年裡“生”出這麼多植物,這些不過是雜草,旁支還有好草,大樹都成長許多。太陽也不是只照耀紐西蘭,還有澳洲,中國,美國,全世界都有它的光顧。那是多強大地能量?光是想象就佩服的五體投地。 太陽的能量養活了生物,無私的照耀,只要你願意站出來,無論是好人,壞人,怪人,蠢人,有心人,通通都給,只怕你躲起來,他也無能為力。 然而強大的能量放在建築使其褪色,龜裂。放在土地會干燥。每天源源不斷的輸出,沒有好好規劃將能量運用在適當的地方如種植,太陽能發電,烘乾等……運用越多,剩下的能量造成的傷害就更少。正如心田裡種善的種子,不斷地種,讓惡的種子沒有空隙種,那麼太陽滋養的心地都是善的因果。又好比一个人在一天里,不可能一直躺在床上,一定會看書,聊天,出門找朋友,工作,旅遊……把時間精力用在善的地方可以為世界盡一點綿薄之力。用在壞的地方,就是破壞,害蟲,雜草。善事增加了,壞事自然減少。這個很考驗個人的選擇,自律,善心 偉哉,太陽 給與我們能量,光明,溫暖,時間 你不斷的提醒我們 做人要把力氣放在對的事上 做人要光明,照亮他人 做人要讓人溫暖 做人要能高能低 靜靜的忍耐著我 有一天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