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刀论里,提及辱骂的过程。比喻得很妙。能想出如此比喻的人有相当的洞察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智慧然我们停留在看见却无能为力的阶段(其实已经很好了)。而佛陀其中一个让人敬佩和值得学习的是他圆满的智慧。佛陀不但开示人辱骂的过程,还进一步教导我们如何去面对。笔者也从中略有启发(也不知是否佛陀的本意)。以下是记载于《四十二章经》里的一段故事。
世人对佛陀的尊崇,曾引起一位弟子的嫉妒。有一次,那名弟子竟然当着释尊的面谩骂他。
可是,不管他骂出多么难听的字眼,释尊都沉默不语,不加理会。当他骂累了,释尊就问他:
“如果有人想送礼物给对方,对方不肯接受,那么,这份礼物该属于谁呢?”
弟子不加思索地回答:
“当然应该属于送礼的人哪。”
释尊笑着又问:
“对呀,就像现在,你把我骂得一钱不值,但是如果我不肯接受,这些责难又该属于谁呢?”
弟子哑口无言,顿时觉悟到自己是多么无知和浅陋;他马上向释尊道歉,请求谅解,同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诽谤他人了。
这段内容便是开示辱骂的过程,我们还能选择接受与否(正如飞刀论所形容)。然而以笔者愚顿的资质,还是知道是知道,做就做不到。所以下来……
释尊向众弟子们讲述过这段趣事后,进一步说法道:
“学道之人如果挨了骂就马上反唇相讥,或存报复之心,那么,就如同向天空吐痰一般,不但不会刺伤别人,反而会溅到自己身上,弄脏自己,使自己受到污染,大家千万牢记。”
在笔者看来,我们可以学习天空的境界。我们总觉得有个我在受辱,所以会傻乎乎的接受礼物。天空就不一样了,射它是直接穿过它的身体。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正如要劈开一束光,无论如何都是穿透而无法劈开。比起任何防卫,防弹衣更高深的智见。
说得白一些就是要放下自我。现在也许做不到无我,但如果淡化自我中心,你会发现它的不同。笔者亲身体会。
成为天空吧!
温馨提醒:看了这文章后不要理直气壮地拿这故事去给辱骂你的人看。如果真的希望对方好,要多花心思去帮助他吧!
世人对佛陀的尊崇,曾引起一位弟子的嫉妒。有一次,那名弟子竟然当着释尊的面谩骂他。
可是,不管他骂出多么难听的字眼,释尊都沉默不语,不加理会。当他骂累了,释尊就问他:
“如果有人想送礼物给对方,对方不肯接受,那么,这份礼物该属于谁呢?”
弟子不加思索地回答:
“当然应该属于送礼的人哪。”
释尊笑着又问:
“对呀,就像现在,你把我骂得一钱不值,但是如果我不肯接受,这些责难又该属于谁呢?”
弟子哑口无言,顿时觉悟到自己是多么无知和浅陋;他马上向释尊道歉,请求谅解,同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诽谤他人了。
special thanks image from http://www.gifts-flowers-giftbaskets.com/Links
这段内容便是开示辱骂的过程,我们还能选择接受与否(正如飞刀论所形容)。然而以笔者愚顿的资质,还是知道是知道,做就做不到。所以下来……
释尊向众弟子们讲述过这段趣事后,进一步说法道:
“学道之人如果挨了骂就马上反唇相讥,或存报复之心,那么,就如同向天空吐痰一般,不但不会刺伤别人,反而会溅到自己身上,弄脏自己,使自己受到污染,大家千万牢记。”
在笔者看来,我们可以学习天空的境界。我们总觉得有个我在受辱,所以会傻乎乎的接受礼物。天空就不一样了,射它是直接穿过它的身体。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正如要劈开一束光,无论如何都是穿透而无法劈开。比起任何防卫,防弹衣更高深的智见。
说得白一些就是要放下自我。现在也许做不到无我,但如果淡化自我中心,你会发现它的不同。笔者亲身体会。
成为天空吧!
温馨提醒:看了这文章后不要理直气壮地拿这故事去给辱骂你的人看。如果真的希望对方好,要多花心思去帮助他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