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 thanks photo from http://www.erepublik.com/en/article/nasionalis-teras-perpaduan-965290/1/20 新年里大家都希望开开心心吃团圆饭。可是假设国家社会不安定我们在家里又如何能安心的享受着天伦?近来国家相对的显得不平静。俗语说“家和万事兴”,这个“家”也可以包括国家。国民和乐相处就能造就国家繁荣。可是如何才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己见,而笔者认为以下的方案是最好不过。 国民和谐共处一直以来是我们的领袖重视以及人民渴望的果实。可是有关人士努力三十多年,甚至还比笔者还年长。笔者偶而也曾听长辈们说起想当年的国民和谐还有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后的国民关系。后来笔者再加上本身的观察。结论: 视乎没有明显的改善。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想,我们国民很和谐啊,没有战争,暴乱。当然没有变化,也不需要啊。我们满足于现况。笔者很欣赏这种乐观。可是如果不需要那我们的国家领袖为何要团结国民?不少人也曾听过朋友批评友族,感叹现况吧。星星之火,这种不安的因素只是潜伏在所谓和平低下。等到有事情发生已经是太严重了。 然而,多年的努力也不能说白费。它已升级为国民和谐的母亲。至少还有吸取经验的价值。太久远的事,笔者不曾见识,不宜置评。小时,有人这样告诉我。各族虽有不一样的文化背景,肤色……。因为我们是马来西亚公民,我们应该包容彼此,团结一致。这其实有点问题。如果真的要大家打从心里愿意包容,团结,其实不应着重在我们的差异。那只会让人们觉得我们是不一样的。有了这个想法,就容易出现延伸的想法。为什么要我包容他的缺点?不能它包容我吗?之类的在差异点上转牛角尖。这里有个许多人都有经验过的例子,当我们在家乡遇见邻居或是同校的朋友,你会对他感觉一般。可能会因为他开的车比你美,他的成绩比你好而对他没什么好感。可是当你去了他国或是到他州升造,你们再次相遇时,会有同乡异地逢,共处三分亲。会打从心里觉得亲切。笔者认为那是因为当时的我们是站在一个共同点对人,关系也比较融洽。显而易见,为什么这么多年各族关系停留?就是我们不断地提起大家的差异。 起初我对一个马来西亚抱有希望,因为这说法在提醒我们,我们都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是一样的。从上述的论点来说,它是对团结有帮助的。可惜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边不断作出努力改变,下边却不断...
今天你的天空是什么颜色?what is your colour ?